是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最古老的漢族樂器 ,也是漢族樂器中最具代表性最有民族特色的吹奏樂器。中國傳統(tǒng)音樂中常用的橫吹木管樂器之一,中國竹笛。 Published on:2022-09-25 11:34:46 Visited:221
兒童騎牛吹笛人物銅雕
中國笛子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那時先輩們點燃篝火,架起獵物,圍繞捕獲的獵物邊進食邊歡騰歌舞,并且利用飛禽脛骨鉆孔吹之(用其聲音誘捕獵物和傳遞信號),也就誕生了出土于我國最古老的樂器--骨笛。1977年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了骨哨、骨笛,距今約7000年。1986年5月,在河南舞陽縣賈湖村東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址中發(fā)掘出16支豎吹骨笛(用鳥禽肢骨制成),根據(jù)測定距今已有8000余年歷史。音孔由五孔至八孔不等,其中以七音孔笛居多,有些音孔旁還加打了小孔,與現(xiàn)代中國音調(diào)完全一致,1987年河南省舞陽縣賈湖遺址出土了7孔賈湖骨笛(距今約9000年),是世界最早的可吹奏樂器。
黃帝時期,即距今大約4000多年前,黃河流域生長著大量竹子,開始選竹為材料制笛,《史記》記載:"黃帝使伶?zhèn)惙ブ裼诶ヘH、斬而作笛,吹作鳳鳴",以竹為材料是笛制的一大進步,一者竹比骨振動性好,發(fā)音清脆;二者竹便于加工。秦漢時期已有了七孔竹笛,并發(fā)明了兩頭笛,蔡邕、荀勖、梁武帝都曾制作十二律笛,即一笛一律。1978年,從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了兩支竹篪,而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兩只笛,吹孔平面與按音孔平面相交約為90度的夾角,這與曾侯已墓笛(篪)的吹孔位置極其相似。在時間上,兩者相隔幾百年;在空間上,湖南長沙和湖北隨縣相距數(shù)百里之遙,而吹孔位置幾乎-致,由此可見先秦到漢初橫吹笛或篪的普遍形制。戰(zhàn)國時,篪是祭神或宴亭時演奏的主要旋律樂器之一,笛也非常流行,屈原學(xué)生宋玉的《笛賦》中也曾講到當時南方的笛,與現(xiàn)代的笛已十分相像。
城市銅雕是人和天然,人和城市環(huán)境之間的媒介工具、情感傳達。城市銅雕體現(xiàn)了人、銅雕、化解的對話,也體現(xiàn)了一種大眾精力。因而城市銅雕體現(xiàn)了大眾性,城市銅雕是經(jīng)過對一定材料的刻畫、加工,這樣就表達銅雕家對國際的觀點、自己的觀念與認知,因而,城市銅雕也是有文明性的。好多的銅雕因為都涉及到好多的歷史人物,而這些歷史人物又在歷史的長河中有著一定的作用,所以,人物銅雕制作有著其他銅雕所不能賦予的特性。每個國家都有其自身的文化信仰與特殊的歷史背景,人物銅雕也是如此,它是以其銅雕的內(nèi)容和形式展現(xiàn)出來。體現(xiàn)了其所在國家及所在環(huán)境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