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章帝在位的時期,東漢的政治比較穩(wěn)定。到漢章帝一駕崩,繼承皇位的漢和帝才十歲,竇太后臨朝執(zhí)政,讓她的哥哥竇憲掌握了朝政大權,東漢王朝就開始走下坡路了。 Published on:2022-07-28 08:24:20 Visited:175
地動儀園林景觀銅雕
地動儀無法記錄發(fā)震時刻,更無法記錄震級。因此,從現(xiàn)代地震學的角度來看,候風地動儀并不能記錄地震,不是地震儀。一些科技史著作聲稱,張衡在公元132年制造的"候風地動儀"能夠準確記錄地震,比西方第一臺地震儀(由意大利人路吉·帕米里制造于1856年)早了1700多年。也有些材料說,候風地動儀可以"預測地震"。不過,史書中有關候風地動儀的記載,僅見于《后漢書》。這一段記載只有區(qū)區(qū)196字,其中描述地動儀內部結構的內容更只有"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關發(fā)機"這12個意義隱晦、眾說紛紜的字。以后,北齊的信都芳和隋朝的臨孝恭,也都制造過地動儀,還留下了相關著作,可惜他們的著作都亡佚了。
顯然,僅根據(jù)《后漢書》中的簡陋記載,要復原張衡的候風地動儀根本不可能。今天的復制品,其實是在史書那些"約束條件"之下所作的新創(chuàng)造。盡管如此,《后漢書》的記載,還是向我們提供了一些有用信息。首先,候風地動儀絕不是地震預測儀。它只有在地震發(fā)生之后才起作用,只不過能比從驛卒更早地通知京城的人士罷了。這就好比我們看到閃電,就知道接下來很可能會聽到雷聲,但在閃電發(fā)生時,雷聲也已經同時發(fā)生,只不過還沒有傳到我們耳朵里罷了其次,根據(jù)地震波的傳播機理,候風地動儀是不太可能做到"驗之以事,合契若神"的。
城市銅雕凝結著一個城市的歷史、文化和精神,具有很強的文化性和精神性,是一個城市的“魂”。城市銅雕作為表達人們思想、情感、精神追求,體現(xiàn)人們審美理想的藝術語言之一,也必然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在城市銅雕日益發(fā)展的今天,我們更應進一步研究城市銅雕的功能、意義、藝術品格以及她在城市中的地位和她所包含的歷史價值、文化精神價值、藝術價值,站在城市的人文、地理、歷史、文化的高度來對待城市銅雕創(chuàng)作。必須意識到,只有對民族母土文化深入研究、充分認識、領悟其精髓,并且以此為本,合理吸收外來藝術營養(yǎng)而又始終保持民族自己的藝術語言特點,才可能創(chuàng)造出具有經典性的永久意義的城市銅雕。城市銅雕語言只有具有民族性,才會具有世界性,才會在世界藝術之林中存在且獨具魅力,也才能真正具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