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孔由五孔至八孔不等,其中以七音孔笛居多,有些音孔旁還加打了小孔,與現(xiàn)代中國音調(diào)完全一致,1987年河南省舞陽縣賈湖遺址出土了7孔賈湖骨笛,是世界最早的可吹奏樂器。 Published on:2022-10-09 14:06:32 Visited:139
騎在牛背上吹笛子人物銅雕
隋唐時期鼓吹樂的"大橫吹部"和"小橫吹部"均用橫吹笛。在供人欣賞、娛樂的隋唐"燕樂"樂種中,橫吹笛(當時稱橫留)廣泛活躍于樂隊里,在敦煌隋代壁畫和唐伎樂人圖上,也能看到橫吹笛的演奏。在其它一些歷史圖畫里我們還會發(fā)現(xiàn)兩個方向的吹笛姿勢。唐代已出現(xiàn)有關(guān)著名笛演奏家的記載,如李謨、孫楚秀,尤承恩、云朝霞等。其中李謨曾師從西域龜茲樂手,因笛演奏不同凡響,技藝出人頭地,開元年間在笛吹才能上號稱"天下第一"。
陳晹《樂書》卷148 :"唐之七星管古之長笛也,其狀如篪而長,其數(shù)盈導(dǎo)而七竅,橫吹,旁有一孔系粘竹膜者,籍共鳴而助聲,劉系所作也……。"也許至少從唐代開始,具有中國膜笛音色特點的笛就出現(xiàn)了。笛上帶膜,是中國笛最獨特的標志之一。從唐代起,笛子還有大橫吹和小橫吹的區(qū)別。同時,豎吹的篪才被稱為簫,橫吹則稱之為笛。唐朝呂才,制"尺八",豎吹,并傳入日本;在古都奈良的正倉院中,珍藏著我國盛唐時期制作的4支橫笛。其中有牙和雕石橫笛各一支,竹質(zhì)的兩支,它們長短不同,但都開有7個橢圓形音孔。劉系作七星管笛,蒙膜助聲,是為笛加膜的第一人。從7世紀開始,笛子又有了改進,增加了膜孔,使它的表現(xiàn)力有了很大的發(fā)展,并且演奏技術(shù)也發(fā)展到相當高的水平。宋笛制多樣,有叉手笛、龍頸笛、十一孔的小橫吹、九孔的大橫笛、七孔玉笛等等,隨著宋詞元曲的崛起,戲曲蓬勃發(fā)展,笛子成為很多劇種的伴奏樂器,并按伴奏劇種不同分為兩類:梆笛和曲笛。在民間戲曲劇種的樂隊里,笛子也是不可缺少的樂器。
城市銅雕造型可按照制造人的思維,進行制造,或與周圍的環(huán)境相融合,但總的來說,城市銅雕的造型是抽象的。仔細觀賞品味才會發(fā)現(xiàn)它的觀賞價值。價值編輯城市銅雕在城市空間構(gòu)圖中所扮演的角色和發(fā)揮的作用是它與城市進行空間對話的重要方式,也是其聯(lián)系城市空間的邏輯紐帶,更是銅雕自身之三維特性的空間價值體現(xiàn)。城市作為一個城市的經(jīng)濟或政治文化中心,代表著城市居民社會生活的中心。城市一般由地面鋪裝,銅雕,綠化,燈光等組成,銅雕則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可供人們觀賞,且觀賞價值高,備受廣大人民的喜愛。銅雕的形式和主題往往與城市的歷史、傳說、文化有關(guān),一件好的城市銅雕將成為城市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