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飲冰子、哀時客、中國之新民、自由齋主人。清朝光緒年間舉人。 Published on:2021-09-08 17:00:58 Visited:327
少年梁啟超,玻璃鋼仿銅人物雕塑
少年梁啟超讀書銅雕 (1)[1]
梁啟超一生致力于中國社會的改造,為了民族強盛和國家繁榮,竭力吶喊,四處奔走,付出了幾乎全部的心血。然而他的政治主張卻又因時而異,不斷變化,前后矛盾,以致難以令人信服。在維新運動期間,梁啟超隨康有為亦步亦趨,無論辦報或教學,都注意并且用力闡述康有為的改良思想和變法理論。他以公羊三世說和西方進化論為依據(jù),鼓吹變法,講求維新,宣傳西方科學文化,充分顯露了年輕愛國志士的朝氣和銳氣。戊戌變法的失敗,使梁啟超一度認識到要救中國,必須進行一次“破壞”:“歷觀近世各國之興,未有不先以破壞時代者。此一定之階級,無可逃避者也。有所顧戀,有所愛惜,終不能成?!钡沁@種居于改良和革命之間的搖擺,在梁啟超的身上并沒有持續(xù)多久,他仍然和康有為一道,鼓吹改良,主張“斥后?;省?。
當革命派和改良派的論戰(zhàn)展開之后,梁啟超又改變舊說,轉(zhuǎn)而提倡實行“開明專制”,試圖與“革命”理論相對抗。使梁啟超難堪的是,正當他還在口干舌焦地鼓吹開明專制,反對實行憲制的時候,清廷卻正式宣布要“預備仿行憲政”了。以后,梁啟超又高唱憲政,在立憲運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隨著武昌起義的爆發(fā),統(tǒng)治中國近270年的清皇朝已經(jīng)行將就木,眼看革命派就要取得政權(quán),共和之制勢在必行,梁啟超再一次改變了以前的政治主張,提出了“虛君共和”的口號。直到民國之后,這種多變的特征,在梁啟超的政治生涯中依然時有反映,從擁袁到反袁,從護國到擁段。一變再變,終于技窮。
城市景觀銅雕的闡釋開放性與功能適應性,景觀銅雕也是屬于城市流行文化當中的主要因素之一,也一定程度上還會成為推動城市發(fā)展潮流的標志,城市景觀銅雕應該具備一定的魅力,還應該具備一定的開放性,隨著城市的不斷發(fā)展,由于人為對于文化認識的變化對于城市景觀銅雕也產(chǎn)生了不同的寓意,每一件城市景觀銅雕也在某種意義上屬于城市的一種特殊符號,是能夠獨自存在的,同時在能夠在不同的空間范圍之內(nèi)創(chuàng)造出不同的放置形式,終由于環(huán)境的因素而產(chǎn)生不一樣的視覺效果?,F(xiàn)在城市中總有標志性的城市銅雕,那這些城市銅雕裝飾著我們的生活,美化著城市環(huán)境,城市銅雕是藝術(shù)表現(xiàn),更是精神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