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思想對中國哲學發(fā)展具有深刻影響,其思想核心是樸素的辯證法。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在權術上,講究物極必反之理。 Published on:2021-09-05 16:12:15 Visited:305
古代思想家老子和孔子銅雕[1]
古代思想家老子銅雕
老子(約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字伯陽,謚號聃,又稱李耳(古時“老”和“李”同音;“聃”和“耳”同義),曾做過周朝“守藏室之官”(管理藏書的官員),是中國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道家學派(道家學說)創(chuàng)始人,被道教尊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老子的思想養(yǎng)生主張是“無為”---不消耗,《老子》以“道”解釋宇宙萬物的演變,“道”為客觀(道:宇宙能量現(xiàn)象)
自然規(guī)律,同時又具有“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義。《老子》書中包括大量樸素辯證法觀點,如以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兩面,并能由對立而轉化,是為“反者道之動”,“正復為奇,善復為妖”,“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又以為世間事物均為“有”與“無”之統(tǒng)一,“有、無相生”,而“無”為基礎,“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他關于民眾的格言有:“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他的哲學思想和由他創(chuàng)立的道家學派,不但對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而且對中國2000多年來思想文化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關于他的身份,還有人認為他是老萊子,也是楚國人,跟孔子同時,曾著書十五篇宣傳道家之用;還有人認為是周太史儋(dān),生活在孔子死后一百多年的時間里。著名史學家司馬遷在其《史記》的《老子韓非列傳》中即說明了當時對老子何其人有過此兩種猜測?!盎蛟唬豪献右嗬先R子也,著書十五篇,言道家之用,與孔子同時云。”當時司馬遷也疑老子即為老萊子,并不是道家創(chuàng)始人。
銅雕文化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銅雕藝術是我國雕塑藝術一個重要的分支。在現(xiàn)代雕塑文化中,銅雕在裝飾文化這方面占有的地位越來越重,在一些設計中都會有一些銅雕藝術品,和古代相比,銅雕在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文化。銅雕藝術是社會藝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一些城市的廣場的銅雕作品和自然環(huán)境相互呼應,這些城市雕塑讓整個城市的文化上升了一個臺階,使得城市更具有親和力,銅雕還可以作為一個城市的標志性的建筑,也是這個城市人文精神的象征。城市雕塑為城市帶來風采與風韻,作為一個表達空間藝術的城市銅雕,是為了讓環(huán)境更加和諧美好而存在的,城市給予雕塑一個積極的作用給環(huán)境以充實感,增強人們對環(huán)境的主觀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