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道光、咸豐年間于山東梁山出土。鼎高57.8厘米,口徑 23×36厘米,方形,二直耳,折唇,淺腹,平底;口立雙豎耳,耳上有相峙的雙龍。 Published on:2022-06-29 08:19:37 Visited:109
青銅圓鼎街邊景觀銅雕青銅圓鼎街邊景觀銅雕
青銅圓鼎街邊景觀銅雕銅鼎雕塑,三足銅雕鼎
盤龍城大銅鼎,正在對黃陂區(qū)盤龍城出土文物進行修復的湖北省文物考古所副研究員胡家喜,透露了一個鮮為人知的事實:國家一級文物、著名的盤龍城大銅鼎,修復前曾是一堆碎片。1989年10月,盤龍城考古工作站在商代墓葬中,發(fā)現(xiàn)了一件前所未見的特大青銅圓鼎,它對研究我國商代前期青銅鑄造工藝的發(fā)展水平,具有重大意義。遺憾的是,出土時已成為一堆碎片。大致拼湊還發(fā)現(xiàn),銅鼎缺少一耳,三足殘缺。
1991年,胡家喜和兩名助手開始修復該文物。由于大銅鼎變形嚴重,如用普通方法矯正,極可能使碎片發(fā)生斷裂。后來,胡家喜采用其發(fā)明的"加溫矯形法",即把變形殘片放入干燥箱內(nèi),緩慢加溫到200℃,保溫一段時間,使殘片韌性增強,消除殘片矯形后產(chǎn)生的內(nèi)應力。經(jīng)過多次加溫、矯形,慢慢使變形殘片恢復原形。
隨后,他們將殘片焊接在一起,再用紅銅片對缺損部位進行拼對焊接,并根據(jù)有關資料,補齊了大鼎的足和耳。歷時一個半月,大銅鼎終于恢復原貌。1995年,該鼎被鑒定為國家一級文物,是迄今所見我國商代早期最大的銅圓鼎。不久,該鼎將在湖北省博物館新落成的綜合館《盤龍城》陳列中首次亮相。
城市銅雕對城市建設有著重要意義,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城市建設中不僅注重環(huán)境的綠化,同時也注重人文精神的體現(xiàn),所以城市建設中會規(guī)劃出一部分銅雕。這些銅雕作品在高樓林立、交通縱橫中屹立,不僅能夠緩解建筑群集中的壓抑感,同時也起到對場地的平衡作用,具有美化城市、體現(xiàn)人文精神的重要意義。城市銅雕是美化城市的一種形式,同時也是體現(xiàn)人文藝術的一種重要方式,對歷史和文化的記錄具有載體作用,更是時代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