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公,早年因犯事逃離家鄉(xiāng)至幽州涿郡。中平元年(184年),漢室宗親劉備在涿縣組織起了一支義勇軍參與撲滅黃巾軍的戰(zhàn)爭,關公與張飛同在其中。 Published on:2022-07-24 11:09:20 Visited:126
持刀關公景區(qū)景觀銅雕
持刀關公景區(qū)景觀銅雕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末,曹操以為漢獻帝在許,與關公軍相近,欲遷都避其鋒芒,司馬懿、蔣濟等勸阻,認為孫權必然不愿看到關公得志,可以用答應將江南封給孫權為條件讓他從背后出兵攻擊關公。同時曹操動員徐晃、張遼等將,及兗州刺史裴潛、豫州刺史呂貢等率軍救援樊城,更準備親自征討關公。而孫權命呂蒙為主帥偷襲荊州,并親自率軍為后援。荊州重鎮(zhèn)江陵守將麋芳(劉備小舅子)、公安守將士仁因與關公有嫌隙而不戰(zhàn)而降。
救援樊城的徐晃因兵力不足,認為很難與關公抗衡,不過之后曹操先后派遣徐商、呂建等將領以及殷署、朱蓋等十二營兵馬增援徐晃,最終徐晃出戰(zhàn)擊敗了圍困樊城的關公軍隊。此時關公知悉后方生變,乃南撤,但水軍仍然控制漢水。關公軍隊的家屬多在江陵(南郡治所),得知江陵失陷于孫權,士卒漸漸潰散,退至麥城。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關公率數(shù)十騎出逃,一路突圍至距益州不過一二十里的臨沮(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縣),遇潘璋部將馬忠的埋伏,被擒,和長子關平于臨沮被害。孫權將關公首級送給曹操,曹操以諸侯之禮將其安葬于洛陽,同時孫權則將關公身軀以諸侯禮安葬于當陽,即關陵,也稱當陽大王冢。蜀漢在成都為關公建衣冠冢,即是成都關公墓,以招魂祭祀。因此民間也稱關公“頭枕洛陽,身臥當陽,魂歸故里(或稱‘魂歸山西)。景耀三年(260年)九月,蜀國后主劉禪(shàn)在追謚幾位重要大臣時,追謚關公為“壯繆侯”。
一個民族的精神文化,支撐著整個名族文化的發(fā)展,也支撐著整個城市文化的發(fā)展,我們通過不同的銅雕傳承著不同特色的民族精神文化,把民族精神文化傳承下去。城市銅雕是表現(xiàn)城市精神文化的一個重要的途徑,城市銅雕能體現(xiàn)一個城市的文化。銅雕更是一個城市精神文化的標志,譜寫了這個城市的發(fā)展歷程,讓城市銅雕精神與城市發(fā)展相互結合,更加能體現(xiàn)出城市發(fā)展的核心文化,銅雕讓整個城市的文化和風景相互結合,賦予風景有特色的文化性,這是藝術的凝練,讓更多的銅雕在城市中以不同的形式與場景相互結合,譜寫出不同特色的城市文化。當我們走在城市中去欣賞城市文化的時候,這個時候銅雕更具有美感,更是形、美、場景三者結合富有特色的文化,對于城市銅雕發(fā)展而言是文化的傳播,也是文化發(fā)展的蔓延,讓城市以獨特的魅力展現(xiàn)在大家面前。銅雕文化在城市的發(fā)展中,讓銅雕的技術和藝術的完美結合,是城市文化更加精彩。銅雕的文化色彩讓城市更加精彩。銅雕精神文化在城市中傳播,是風格、色彩、精神文化的體現(xiàn),是技術上升到藝術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