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針,古代叫司南,一根裝在軸上的磁針,磁針在天然地磁場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轉動并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磁針的南極指向地理南極(磁場北極),性能可以辨別方向。 Published on:2021-08-15 15:32:11 Visited:222
指南針銅雕,公園小品銅雕
指南針銅雕,廣場指南針銅雕
常用于航海、大地測量、旅行及軍事等方面。物理上指示方向的指南針的發(fā)明有三類部件,分別是司南、羅盤和磁針,均屬于中國的發(fā)明。 據《古礦錄》記載最早出現于戰(zhàn)國時期的磁山一帶。
指南針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磁石磁性認識的結果。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它的發(fā)明對人類的科學技術和文明的發(fā)展,起了無可估量的作用。在中國古代,指南針起先應用于祭祀、禮儀、軍事和占卜與看風水時確定方位。地球是一個大磁體。地球的兩個極分別在接近地理南極和地理北極的地方。地球表面的磁體,當可以自由轉動時,就會因磁體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性質指示南北--這個道理,古人不夠明白;但這類現象,古人已經發(fā)現。
"磁石指向性轉移到它吸過的鐵塊的發(fā)現在中國大約在一世紀到六世紀。在十一世紀以前的某個時期就已發(fā)現,不僅可以用鐵塊在磁石上磨擦產生磁化現象;而且還可以用燒紅的鐵片,經過居里點(CuriePoint),冷卻或淬火而得到磁化,操作時,鐵片保持南北方向。
銅雕文化貫穿于我國整個文明史而形成自具特色、豐富多彩的銅文化。銅雕文化概況銅雕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幾乎貫穿整個人類文明史。金屬的使用,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進步。銅雕文化貫穿于我國整個文明史而形成自具特色、豐富多彩的銅文化。銅文化自它一產生就與中國文化的發(fā)展同步,在每個發(fā)展時期又鑄銘著時代的印記。銅文化與其它文化相互滲透、相互作用、同步發(fā)展,形成了中國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銅雕文化和中國銅文化的起源、發(fā)展有著密切聯系。從歷代出土的銅文物就可以看出,每一件作品都銘刻著古人精湛的銅雕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