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則徐,福建省侯官人,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號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等,是清朝時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 Published on:2021-08-28 11:26:02 Visited:351
民族英雄禁煙斗士林則徐銅雕 (3)
民族英雄林則徐立式銅雕
1839年,林則徐于廣東禁煙時,派人明察暗訪,強迫外國鴉片商人交出鴉片,并將沒收鴉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門銷毀?;㈤T銷煙使中英關系陷入極度緊張狀態(tài),成為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英國入侵中國的借口。盡管林則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對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貿易則持開放態(tài)度,主張學其優(yōu)而用之。根據(jù)文獻記載,他至少略通英、葡兩種外語,且著力翻譯西方報刊和書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將林則徐及幕僚翻譯的文書合編為《海國圖志》,此書對晚清的洋務運動乃至日本的明治維新都具有啟發(fā)作用。1850年11月22日,林則徐在普寧老縣城病逝。
千古未遇的西方資本主義強敵入侵, 促使林則徐“ 最先從封建的閉關自守的昏睡狀態(tài)中覺醒,以全新的態(tài)度睜眼看世界” 。林則徐赴廣州主持禁煙后,在與侵略者斗爭的實踐中意識到自己對西方知識的貧乏、國人對王朝之外世界的無知,他急于改變“沿海文武大員并不諳諸夷情,震于英吉利之名,而實不知來歷” 的狀況,于是開始有意識有目的地收集外文報刊、書籍進行翻譯,以求獲得有價值的情報,加深朝廷、國人對“西洋”的了解。通過分析外國的政治、法律、軍事、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的情況,他認識到只有向西方國家學習才能抵御外國的侵略。
人物雕塑在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且并不因時代和社會及國家的更替而中斷。中國春秋戰(zhàn)國人物雕塑開始出現(xiàn),繼商、西周之后進一步繁榮與發(fā)展。人物雕塑在西方國家歷史也很悠久。人物雕塑在許多大中小城市雨后春筍般出現(xiàn),其中不乏優(yōu)秀之作。在人物雕塑創(chuàng)作十分活躍的情況下,80年代初成立了全國城市雕塑規(guī)劃組和全國城市雕塑藝術委員會,負責全國城市雕塑的規(guī)劃、籌備、協(xié)調及創(chuàng)作工作,從此中國的人物雕塑創(chuàng)作進入了一個新的發(fā)展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