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則徐生于乾隆五十年,歷經(jīng)嘉慶、道光兩代,咸豐登基后不久病故。 他從政為官四十年,先后擔任多職,但他的正直清廉,為他的人民所敬仰,并贏得“林青天”的美譽。 Published on:2022-07-24 14:25:03 Visited:156
古代林則徐城市人物銅雕
古代林則徐城市人物銅雕
林則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省侯官人,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號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等,是清朝時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廣總督、陜甘總督和云貴總督,兩次受命欽差大臣;因其主張嚴禁鴉片,在中國有民族英雄之譽。
1839年,林則徐于廣東禁煙時,派人明察暗訪,強迫外國鴉片商人交出鴉片,并將沒收鴉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門銷毀?;㈤T銷煙使中英關系陷入極度緊張狀態(tài),成為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英國入侵中國的借口。盡管林則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對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貿(mào)易則持開放態(tài)度,主張學其優(yōu)而用之。根據(jù)文獻記載,他至少略通英、葡兩種外語,且著力翻譯西方報刊和書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將林則徐及幕僚翻譯的文書合編為《海國圖志》,此書對晚清的洋務運動乃至日本的明治維新都具有啟發(fā)作用。1850年11月22日,林則徐在普寧老縣城病逝。
隨著城市化的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公眾對生活質量和精神文化的要求也在不斷的提高。銅雕本身形式、語言、材質極為多樣,并且具有極高的藝術和觀賞價值,銅雕通過與城市景觀的相互融合更能引起公眾的關注,吸引人們的眼球,公眾通過與銅雕的互動增加觀賞趣味,滿足公眾的審美需求。城市銅雕在形式上有圓雕、浮雕,或獨立一處,或附屬于建筑物,或置于大庭廣眾之中,或隱于林蔭小路之上。在材料上有石雕、水泥、銅雕及其他金屬材料。城市銅雕一般都形體高大,氣勢恢宏,具有紀念意義。形體較小者。前者多建在廣場、車站、政府機關等重要的公共場所,后者多散置于公園、公共綠地、林蔭道等各處。